好好学习,天天向上,学习宝典欢迎您!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小学 > 三年级 > 小学三年级数学手抄报素材(三篇)

小学三年级数学手抄报素材(三篇)

  【导语】手抄报,是指新闻事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以纸为载体、以手抄形式发布新闻信息的报纸,是报纸的原形,又称手抄新闻。以下是免费整理的《小学三年级数学手抄报素材三篇)》相关资料,希望帮助到您。

  小学三年级数学手抄报素材篇一

  我国汉代有位大将,名叫韩信。他每次集合部队,只要求部下先后按l~3、1~5、1~7报数,然后再报告一下各队每次报数的余数,他就知道到了多少人。他的这种巧妙算法,人们称为鬼谷算,也叫隔墙算,或称为韩信点兵,外国人还称它为“中国剩余定理”。到了明代,数学家程大位用诗歌概括了这一算法,他写道:

  三人同行七十稀,五树梅花廿一枝,

  七子团圆月正半,除百零五便得知。

  这首诗的意思是:用3除所得的余数乘上70,加上用5除所得余数乘以21,再加上用7除所得的余数乘上15,结果大于105就减去105的倍数,这样就知道所求的数了。

  比如,一篮鸡蛋,三个三个地数余1,五个五个地数余2,七个七个地数余3,篮子里有鸡蛋一定是52个。

  算式是:

  1×70+2×21+3×15=157

  157-105=52(个)

  小学三年级数学手抄报素材篇二

  1、数学家侯振挺

  侯振挺是我国杰出的数学家,他在数学领域中的累累硕果,曾得到国际数学界的普遍赞誉。但是,你知道吗?侯振挺小的时候并不太喜欢数学,让我们一起看看他的故事吧!

  侯振挺出生于河南南密县的一个小村庄。他小的时候村子里还没有学校,他只好进了一家私塾,但直到转入小学后,他才开始学习数学。刚开始学习数学时,侯振挺对这些数字、符号感到非常厌烦,上课时总是注意力不集中,回答问题时经常答非所问,惹得同学们哄堂大笑。经过好多次这样的碰壁,侯振挺反而对数学产生了兴趣,再加上老师联系实际的启发,他渐渐地喜欢上了数学。特别是有一次老师让他观察水杯的容积、直径和高的关系,更引起了他对数学的思索:数学竟有这么多的妙用!

  从此以后,他就以顽强的毅力钻研数学,并体会到:在科学面前,遇到困难,不能示弱,更不能退缩,要像一个勇敢无畏的战士那样一往无前,这样,困难才会被攻克、驯服。正是靠着这种顽强的拼搏精神,侯振挺在科学的攻坚战中屡战屡胜,最终摘得戴维逊大奖,为祖国争了光,为全人类作出了特殊的贡献。

  2、中国数学界的女院士

  1922年,复旦大学教授胡和生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,成为中国数学界的女院士。

  1950年,大学刚刚毕业的胡和生考上了浙江大学数学专业的研究生,成为了数学家苏步青教授的学生。这一年,胡和生22岁。

  苏步青教授是一位非常严厉的老师。有一次,苏教授把德文版的《黎曼空间曲面论》交给胡和生,让她研读这本高深抽象的书,并且要求她每星期报告一次。胡和生的德文不太好,她便对照德汉词典一页页地啃。一天早上,胡和生没有准时来报告,苏教授等了又等,仍不见人影,便很生气地赶到学生宿舍。“咚、咚、咚”,重重的敲门声把胡和生从睡梦中惊醒了。她打开门,看到苏老师用严厉的眼光看着自己,知道自己误了报告的时间。但是苏教授没有批评她,因为教授从亮着的灯、摊开的书和桌上摆着的笔记本中知道,她为了把报告准备得充实精彩,又熬了一个通宵。

  胡和生始终这样刻苦学习,为自己打下了坚实的数学基础。辛勤的劳动换来了丰硕的成果,胡和生成为院士后,在长期的微分几何研究中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,在基础数学领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。

  3、值得敬佩的数学家——拉玛努杨

  拉玛努扬出生在印度一个贫穷的家庭,出生贫寒的他从小就显露出对数学的非凡才智。在拉玛努扬的生活中,他没有一天放松对数学的钻研,即使在生活漂泊、衣食堪忧的情况下,他还常常思考数学问题,由于拉玛努扬对数学的执着,后来成为了印度数学界一颗灿烂的星星。

  有一次,一位同学好奇地问拉玛努扬:“人们都称赞你是数学天才,是这样的吗?”拉玛努扬听了淡淡一笑:“我根本不是什么数学天才,我只是比别人努力罢了。”说着,他挽起袖子,同学看到了拉玛努扬的臂肘黝黑黝黑的,而且还结了厚厚的一层老茧。

  原来,家境贫寒的拉玛努扬因为经济困难,舍不得买纸,只能在石板上演算数学题目,并用臂肘直接涂抹石板上的字迹,日久天长竟磨出了厚厚的老茧。同学惊呆了,他为拉玛努扬的执着和在艰苦环境下的坚韧不拔而深深感动!

  小学三年级数学手抄报素材篇三

  数学简单故事和感悟:

  故事一:烧水的问题

  有好事者提出这样一个问题:“假如你面前有煤气灶、水龙头、水壶和火柴,你想烧些水应当怎样去做?”

  被提问者答道:“在壶中放上水,点燃煤气,再把水壶放到煤气灶上。”

  提问者肯定了这一回答,接着追问:“如其他条件不变,只是水壶中已有了足够的水,那你又应当怎样去做?”

  这时被提问者很有信心地答道:“点燃煤气,再把水壶放到煤气灶上。”

  但是提问者说:“物理学家通常都这么做,而数学家们则会倒去壶中的水,并声称已把后一问题转化成先前的问题。”

  感悟:

  数学家“倒去壶中的水”似乎是多此一举,故事的编创者不是要我们去“倒去壶中的水”,而是引导我们感悟数学家独特的思维方式──转化。

  学习数学不是问题解决方案的累积记忆,而是要学会把未知的问题转化成已知的问题,把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的问题,把抽象的问题转化成具体的问题。数学的转化思想简化了我们的思维状态,提升了我们的思维品质。转化不是就事论事、一事一策,而是发掘出问题中最本质的内核和原型,再把新问题转化成与已经能够解决的问题。

  转化思想是数学的基本思想,它应贯穿在我们数学教学的始终。

  故事二:两只羊的描述

  草地上有两只羊,在艺术家、生物学家、物理学家、数学家看来却有不同的感受与理解,下面是他们的的描述。

  艺术家:“蓝天、碧水、绿草、白羊,美哉自然。”

  生物学家:“雄雌一对,生生不息。”

  物理学家:“大羊静卧,小羊漫步。”

  数学家:“1+1=2。”

  感悟:

  从故事中不同职业的人对两只羊的描述,我们感受到艺术家对自然美的关注,生物学家对生命的关注,物理学家对运动与静止的关注,而数学家从色彩、性别、状态中抽象出数量关系:1+1=2,这是数学高度抽象性的体现。

  在数学教学中,学生的数学学习要经历具体—表象—抽象的过程,教学时要在直观物体和抽象概念之间构建桥梁,从而引导学生把握事物最主要、最本质的数学属性。

  抽象有一个学生经历的过程,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抽象的结果。数学抽象本身又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,这一过程永无止境。

TAG标签: 数学 数学家 三年级